近日,各地的空气质量一步步由污染的谷底向上攀升。虽然雾霾正在散去,但是肆虐全国的空气污染再次给中国的环境问题敲响了警钟,能源结构调整刻不容缓。 专家表示,雾霾问题根本原因与国家的工业化阶段有关,我国在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和城镇化加速阶段,而多年走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工业发展道路加重了空气污染。长久来看,要减少污染物,特别是污染气体的排放,就必须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尽量减少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使用。
此次雾霾发生在冬季,是北方燃煤供暖的高峰期。据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显示,在全国74个监测城市中,有33个城市的部分监测站点监测数据超过300,即空气质量达到了严重污染。业内人士表示,我国80%的PM2.5污染问题与能源有关,70%以上的温室气体与化石燃料燃烧有关。
能源结构调整已经迫在眉睫。首先应开展区域煤炭总量控制,尤其在PM2.5已经不堪重负的东部城市群,应立即开展煤炭消费零增长控制,有条件的城市应该减少煤炭消耗。数据显示,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中长期占70%左右,每年近40亿吨煤炭的消耗,给环境带来了难以承受之重。而我国“十二五”规划已经明确提出,到2015年,我国一次性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0亿吨标准煤,能耗强度下降16%,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为11.4%。
减少煤炭消耗的根本办法就是找到新的能源替代。从长远看,发展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与清洁能源是解决我国能源供给、推动节能减排的必然举措。从日前结束的能源工作会议来看,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也将成为未来我国能源工作的重点。能源工作会议提出,2013年要大力发展太阳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它与常规能源相比有三大优点:
第一,它是人类可以利用的最丰富的能源。据估计,在过去漫长的11亿年中,太阳消耗了它本身能量的2%,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第二,地球上,无论何处都有太阳能,可以就地开发利用,不存在运输问题,尤其对交通不发达的农村、海岛和边远地区更具有利用的价值。
先污染再治理将会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给国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空气污染也给国民造成严重的健康影响,使用清洁能源刻不容缓。
图示:雾霾景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