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十三五全民节能计划》,新能源节能产品受热捧

在国家各大政策的推动下,以及在治理雾霾和清洁空气的需求下,“清洁能源采暖”成为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关系到北方地区广大群众温暖过冬,关系到雾霾天能不能减少。加快高效节能产品的推广,推进节能产品走进千家万户。近期,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十三五”全民节能行动计划》为各地政府的“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政策导向指明了方向。下面把这份文件节选内容分享如下。

 

 

 

按照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十三五”规划《纲要》要求,为切实贯彻落实节能优先战略,把节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形成党政机关及公共机构率先垂范、企业积极行动、公众广泛参与的全民节能氛围,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大幅提高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有效控制能源消耗总量,确保完成“十三五”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15%2020 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 50 亿吨标准煤以内的目标任务,加快建设能源节约型社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节能产品推广行动

用能产品是能源消费的重要载体。提高用能产品能效,加快高效节能产品推广,提高节能产品市场占有率,有利于减少能源消费,降低用能成本,引导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行动内容包括:

 

()高效节能产品倍增行动。

()用能产品能效领跑者引领行动。

()完善节能产品推广政策机制。

 

二、重点用能单位能效提升行动

 

重点用能单位是我国能源消费的主体,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 60%以上,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成效,决定了全社会节能工作的成效。把提升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效水平作为实现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的“牛鼻子”,“十三五”重点用能单位实现节能 2.5 亿吨标准煤。行动内容包括:

 

()重点用能单位“百千万”行动。

()重点用能单位节能自愿承诺活动。

()提升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水平。

 

工业能效赶超行动

 

工业能源消费是我国能源消费的重点领域,通过全面落实《中国制造 2025》,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升级,全面提高工业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化水平,“十三五”时期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 18%,力争 2020 年工业能源消费达到峰值,电力、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有色、煤炭、纺织、造纸等重点耗能行业能效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行动内容包括:

()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大力推进工业能效提升。

()开展高耗能行业能效对标达标。

 

建筑能效提升行动

  

建筑是节能的重点领域之一,建筑能耗具有能耗“锁定”效应。我国存量建筑有 500 多亿平方米,每年新建建筑约有 20 亿平方米,建筑能耗在我国能源消费中比重不断提升。进一步加强建筑节能工作,在达到同样舒适程度的同时有效控制建筑能耗过快增长。行动内容包括:

()大幅提升新建建筑能效。

()深化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

()大力推动公共建筑节能运行与改造。

()优化建筑用能结构。

 

五、交通节能推进行动

 

六、公共机构节能率先行动

 

公共机构是社会行为的示范和标杆,公共机构的节能行为受到社会广泛关注。通过深入推进节约型公共机构创建,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切实发挥公共机构的表率示范作用,引导和带动全社会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十三五”时期,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降低 10%,公共机构人均能耗降低 11%。行动内容包括:

()全面建设节约型公共机构。

()强化公共机构节能管理。

()公共机构节能自觉行动。

()示范推广公共机构节能典型经验。

 

七、节能服务产业倍增行动

节能服务业是为用能单位节能提供咨询、诊断、设计、改造、托管等服务的产业。加快发展节能服务产业,不仅可以为节能提供重要支撑,也是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重要内容。到 2020 年,节能服务产业产值比 2015 年翻一番。行动内容包括:

()推进节能服务产业创新发展。

()优化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环境。

()强化节能服务产业管理。

 

八、节能科技支撑行动

 

科学技术是节能提高能效的重要支撑。针对节能技术需求,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示范、推广,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全面提升节能技术水平。行动内容包括:

 

()加快共性关键技术开发。


()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


(三)重点用能单位综合能效提升工程。围绕高耗能行业企业,加快工艺革新,实施系统节能改造和能效提升,鼓励先进节能技术的集成优化运用,推动节能从局部、单体节能向全流程、系统节能转变。以电力、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有色、煤炭、纺织、造纸等行业为重点,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重点用能单位能效综合提升工程,支持约 500 家大型重点用能单位实施能量系统优化、燃煤锅炉节能改造、电机系统等用能设备节能改造、生产工艺节能改造,并建立能源管理体系。


(四)合同能源管理推进工程。


 (五)城镇化节能升级改造工程。优化升级城市能源基础设施,加快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开发建设,统筹规划新增用能区域和既有用能区域系统改造。推动用能单位实施需求侧和供给侧互动响应、电能替代和用电设备智能化改造,针对电、热、冷、气等多种用能需求,因地制宜、统筹开发、互补利用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优化布局建设一体化集成供能基础设施,通过分布式供能系统和智能微网等方式扩大天然气、电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供应和消纳能力,实现多能协同供应和能源综合梯级利用,系统提升城市终端供用能效率。对企业用能较为集中的园区、开发区等区域,将生产用蒸汽和热水供应纳入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减少小锅炉使用。对集中供热地区实施节能升级改造,减少管网漏损。对未纳入集中供暖的长江经济带等夏热冬冷地区,推广高效地能、江水源热泵,加大浅层地能开发力度,实施城镇冷热一体化供应节能改造。


()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工程。大力化解钢铁、水泥、玻璃等高耗能行业过剩产能,大幅压减煤炭消费。实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计划,在焦化、煤化工、工业锅炉、窑炉等重点用煤领域,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分质利用。有条件的地区,有序推进煤改气、煤改电、工业副产可燃气制备天然气,利用可再生能源、天然气、电力等优质能源替代煤炭,特别是散煤的消费。实施“地能暖村”节能减煤示范工程,鼓励因地制宜开发利用浅层地能替代散煤。到 2020 年,形成减量和替代原煤消费能力 60009000万吨。


()能量系统优化工程。按照能源梯级利用、系统优化的原则,对工业窑炉实施节能改造,推广应用热源改造、燃烧系统改造、窑炉结构改造等技术。推广普及中低品位余热余压利用技术,尤其是提高中小型企业余热余压利用率,推进余热余压利用技术与工艺节能相结合,提高企业余热余压回收利用效率。深入挖掘系统节能潜力,提升系统能源效率。推广新型高效工艺技术路线,提高行业能源使用效率。到 2020 年,形成 5000 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


()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围绕节能减煤和化石能源清洁高效燃烧,重点支持中低品位余热的有机郎肯循环和螺杆膨胀发电、低品位余热用于城镇供热、燃煤锅炉超高能效和超低排放燃烧、工业用煤气化燃烧、水煤超临界制氢、民用散煤清洁高效燃烧、浅层地能开发利用、半导体照明等关键技术和装备产业化示范,加快推广高温高压干熄焦、无球化节能粉磨、新型结构铝电解槽、电炉钢等短流程工艺、铝液直供,智能控制等先进技术,实施一批重大节能技术示范工程。

 

 


关注柿子新能源请扫描


版权所有 : 浙江柿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浙ICP备13032872号-1 技术支持 : 湖州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