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刚刚散去的雾霾,再次席卷华北地区。而11月上旬发生在东北的严重雾霾天,也正值供暖全面开始之季。综合环保部门的分析,冬季北方供暖大幅增加了污染物的排放,又遇到不利天气条件,是近期东北、华北遭遇大范围雾霾的重要原因。专家表示,绿色供暖逐渐成为共识,针对燃煤锅炉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是根治燃煤排放污染的有效措施。
据悉,沈阳每年燃煤量3000多万吨,其中60%消耗在供暖上,占据空气污染物排放总量40%以上,PM2.5贡献率高达60%。受燃煤供暖因素影响,去年污染超标天和雾霾天近六成发生在供暖季节,PM2.5含量最大、严重爆表的3天,都是在供暖季发生的。
在河北省,每逢采暖期,PM2.5平均浓度要比平时高出80%。约占全年天数30%的采暖期,贡献了近50%的污染物。在山西省,太原市冬季月均燃煤量约140万吨,是非采暖期月均燃煤量的2.4倍,市区冬季燃煤排放对PM2.5的贡献率为42%。
电采暖、地源热泵采暖、燃气采暖、污水源热泵采暖……近年来,北方许多地方探索供暖能源结构调整,尝试利用油、电、气等清洁能源供暖。但记者调查了解到,绿色供暖之路并非一蹴而就,遇到了成本高、不稳定等一系列新难题。
业内人士表示,按运行成本分析,燃油供暖成本是煤粉的5倍,燃气供热成本是煤粉的2.5倍,用电供暖成本是煤粉的1.8倍,经济性较差,如果能靠政府补贴维持运行,则会给财政带来很大压力。
有的城市探索地源热泵采暖,由于耗电量高,采暖效果不尽如人意,一些小区竟出现供暖单位因亏损加剧,供暖公司跑路的现象。
供暖企业开展环保改造也会增加运行成本,需要进一步研究降成本措施。柿子电器调查发现,采用电能采暖,如果来源于煤电,其实也没有完全解决污染问题,甚至可能因为二次转化加重能源浪费。一些老旧小区存在管网老化、楼房保温不好等问题,热效率散失较大。为了让老百姓家温度达标,供暖企业只能多烧煤,也增加了排放。
柿子电器表示:绿色供暖,首先要实现供暖管道和终端的节能保温改造,让热量少流失。对墙体、楼梯间门窗、供热系统进行节能改造,可在同等燃煤基础上,平均提高室温5℃左右。其次,在供暖路径上需要进一步创新,加快研发和引进新技术。由于煤炭仍长期占据我国能源结构主体地位,立足于清洁燃煤技术的应用,仍有进一步探索空间。
此外,还要在相关政策制度上进行改革,鼓励低成本、高效率的清洁能源的运用。推广绿色供暖新技术需要大量一次性投入,现有供暖企业担心打破既有利益格局,改造的积极性低,应当进一步深化供暖市场改革,提高供暖环保准入门槛,政府和市场双向发力,适当增加供暖补贴投入,推进技术改造,同时加大执法检查,倒逼供暖主体向绿色供暖转型。
冬季采暖科技政策请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