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供气紧张 新能源新科技

如同人们遭遇的“电荒”、“油荒”一样,天然气供应出现紧张反应的是产业发展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快速发展需求,是天然气产业发展进程中的正常现象。国家发改委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增长13.5%,明显高于9.2%的产量增速,天然气供应表现总体偏紧。

在4至6月传统消费淡季,乌鲁木齐、北京、石家庄等城市还首次在消费淡季出现了供应紧张状况,中石油往年天然气销量增幅约为10%至15%,今年却高达25%,创历史之最。国家发改委在2013年全国天然气迎峰度冬供应保障协调会上称,今年全国全国天然气需求约1920亿方,实际可供1700亿方,缺口将达220亿立方米。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天然气生产不仅要满足天然气消费量的正常增长。而为保护环境实施的大规模煤改气、油改气工程的推进也将加剧冬季用气高峰,尤其是北方地区采暖锅炉用气峰值迅速上升,将使天然气需求呈爆炸性需求增长。

以新疆乌鲁木齐为例,自去年供暖季实施煤改气以来,乌鲁木齐天然气需求量用气量出现大幅增长,去年全市用气量最大时高达1700万立方米/天,是实施煤改气前的三倍。今年是煤改气实施后的第二年,预计峰值时乌鲁木齐市的用气量将达到2300万立方米/天。在大幅减压工业及商业用量的情况下,仍将对车用、公服用气造成影响。一旦天然气供应发生短缺,就意味着一些工业企业用户要面临停供停产,城市居民用户要断炊,势必会对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影响,天然气产业在我国虽然发展迅猛,但仍处于初级阶段,寻找替代性产品不失为替代天然气的有效方式。

今年9月,北京启动的“太阳能异聚态热利用系统”示范工程使用的就是直接利用太阳能、风能、雨能等多种能源,为家庭或企业提供热水及采暖,既解决了气源紧张的问题,又实现了一些目前天然气管网到达不了的区域煤改气的目的。

就供应吃紧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来看,在眼下天然气本身“底气”不足的情况下,一些地方,在天然气供应量基本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天然气项目依然不断上马,一增再增。明知无气可供,还存在侥幸心理,难免不会成为引发“气荒”的重要诱因。据统计,2000年至今,我国天然气消费量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快速增长,2012年达到1475亿立方米,比2000年相比增加了5倍多。

版权所有 : 浙江柿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浙ICP备13032872号-1 技术支持 : 湖州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