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平板集热面积全球排名16;
2011年,平板集热面积排名全球第6;
2012年,平板集热面积全球排名第2;
……
4年时间,12个名次,平板太阳能集热面积全球排名第二。
如果没有china这个单词作为后缀,可能不会有人意识到平板太阳能集热面积全球排名第二的竟然是中国企业;如果没有国际可再生能源领域权威杂志《SUN&WINDENERGY》近几年的连续排名,可能也不会有人意识到中国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的应用正在以怎样的速度发展着。
全球排名第二意味着什么?
真空管使用率:平板使用率=9:1(中国);
真空管使用率:平板使用率=1:9(国外)。
这是国内和国外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和平板太阳能热水器所占市场份额的比例,也是之所以会被国际同行称为“热水器中国现象”的原因。
随着城镇化的加速,集中使用热水场所的存在,节能减排政策的下发,各地强装令的执行,催生了太阳能热水器的工程市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热水器中国现象”的存在,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在国外平板使用率如此之高的环境下,以国内市场为主的中国平板太阳能企业集热面积名列全球第二,并在近几年呈逐年递增趋势,或许意味着以下想象正在发生:
第一,国内房产商对国产平板产品品质、设计施工水平的认可度正在逐步提升;
第二,中国平板产品在太阳能与建筑结合方面的综合性能经受住了时间考验;
第三,这是否也预示着现阶段下,中国真空管和平板太阳能热水器的市场格局正在悄然变化?
平板工程规模化推广面临的问题
与零售直接面向消费者不同,平板热水工程面临的最直接客户便是地产商。中国平板企业在全球平板企业排名中得以实现三级跳,很大程度上源于万科、保利、绿城、复地等中国房地产巨头的认可,近几年他们在自己实施的工程项目中开始使用国产平板太阳能。但与此同时,负面现象也同步存在。平板太阳能在工程市场使用量的激长不仅仅是因为平板太阳能易于与建筑结合的优势,政策方面也有较大的倾斜,甚至部分地区如安徽合肥等有明文要求新建建筑使用平板太阳能提供生活热水。这种现象造成部分地产商只是为应付验收在施工时安装了平板太阳能,而没有考虑到平板太阳能实际的使用率,造成其在使用过程中几乎处于闲置状态。
其次,平板热水系统考验的是平板企业的综合指标,设备质量、控制系统、设计水平关系到整个系统运行使用效率的高低。部分资质达不到的企业生产的产品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玻璃破碎、涂层脱落等情况,且平板太阳能如果达到较高的使用率,需要做到与建筑同步规划、同步施工,这些都对企业的产品质量监控、控制系统设置、安装设计水平、后期运营维护经验提出很高的要求。另外,平板热水工程需要企业垫付资金过多,回款周期较长,导致平板企业承担风险过大,也是制约平板太阳能规模化普及的关键因素。
如何为“三级跳”保驾护航?
众所周知,2008年在中国举行的北京奥运会热水供应选用德国平板集热器,这件事情深深刺痛了以柿子电器为代表的中国企业,促使太阳能异聚态热利用系统的研发加速,耗时六年于2011年研制成功。
中国企业得以实现“三级跳”,成为世界平板企业排名第二,指标便是对全球企业平板集热面积的对比。这就需要平板企业不仅仅停留在技术研发先进、产品质量稳定的基础上,更需要企业思考的是如何实现平板产品的规模化应用。目前,平板工程的两种主要形式一类是直营工程,这类项目优点是利润相对高一些,但风险是账期长,施工管理相对困难;另一类是代理商承接工程,这类项目更大程度上是关系营销,凭借的是代理商在当地的人脉关系。
产品技术研发、高水平设计施工案例、创新经营模式三管齐下、相辅相成,不仅为中国平板企业实现“三级跳”保驾护航,也为中国平板产品的规模化应用开拓了思路,引领着国内外平板企业一起为全球节能减排做出应有的贡献。

